一.什么是足銀
含銀量千分數不小于990的稱足銀。一般加工成手鐲,吊墜,長命鎖之類的銀飾,足銀飾通常有幾種標志,一種是S99,一種為S990,S是英文單詞silver(銀)的首字母,代表銀。含量有999,990和925之分。
二.足銀歷史
在古代,人類就對銀有了認識。銀和黃金一樣,是一種應用歷史悠久的貴金屬,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。由于銀獨有的優良特性,人們曾賦予它貨幣和裝飾雙重價值,英鎊和我國解放前用的銀元,就是以銀為主的銀、銅合金。
銀白色,光澤柔和明亮,是少數民族、佛教和伊斯蘭教徒們喜愛的裝飾品。銀首飾亦是全國各族人民贈送給初生嬰兒的首選禮物。近期,歐美人士在復古思潮影響下,佩戴著易氧化變黑的白銀鑲淺藍色綠松石首飾,給人帶來對古代文明無限美好的遐思。而在國內,純銀首飾亦逐漸成為現代時尚女性的至愛選擇。銀是古代就已經知道的金屬之一。銀比金活潑,雖然它在地殼中的豐度大約是黃金的15倍,但它很少以單質狀態存在,因而它的發現要比金晚。在古代,人們就已經知道開采銀礦,由于當時人們取得的銀的量很小,使得它的價值比金還貴。公元前1780-1580年間,埃及王朝的法典規定,銀的價值為金的2倍,甚至到了17世紀,日本金、銀的價值還是相等的。銀最早用來做裝飾品和餐具,后來才作為貨幣。

三.足銀性質
單質:銀
單質化學符號:Ag
顏色和狀態:銀白色金屬
密度:10.5克/厘米3
熔點:961.93℃
沸點:2213℃
其他性質:富延展性,是導熱、導電性能很好的金屬。第一電離能7.576電子伏?;瘜W性質穩定,對水與大氣中的氧都不起作用;易溶于稀硝酸、熱的濃硫酸和鹽酸、熔融的氫氧化堿。
四.足銀用途
銀與金一樣,也是金屬中的“貴族”,被稱為“貴金屬”,過去只被用作貨幣與制作裝飾品?,F在,銀在工業上有了三項重要的用途:電鍍、制鏡與攝影。
在一些容易銹蝕的金屬表面鍍上一層銀,可以延長使用壽命,而且美觀。鍍銀時,以銀為正極,工件為負極(圖34),不過,不能直接用硝酸銀溶液作為電解液,因為這樣銀離子的濃度太高,電鍍速度快,銀沉積快,鍍上去的銀很松,容易成片脫落。一般在電解液中加入氰化物,由于氰離子能與銀離子形成絡合物,降低了溶液中銀離子的濃度,降低了負極銀的沉積速度,提高了電鍍質量。隨著銀的折出,電解液中銀離子濃度下降,這時銀氰絡離子不斷解離,源源不斷地把銀離子輸送到溶液中,使溶液中的銀離子始終保持一定的濃度。不過,氰化物劇毒,是個很大缺點。
玻璃鏡銀光閃閃,那背面也均勻地鍍著一層銀。不過,這銀可不是用電鍍法鍍上去的,而是用“銀鏡反應”鍍上去的:把硝酸銀的氨溶液與葡萄糖溶液倒在一起,葡萄糖是一種還原劑(現在制鏡廠也有用甲醛、氯化亞鐵作還原劑),它能把硝酸銀中的銀還原成金屬銀,沉淀在玻璃上,于是便制成了鏡子。熱水瓶膽也銀光閃閃,同樣是鍍了銀。
銀在制造攝影用感光材料方面,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。因為照像紙、膠卷上涂著的感光劑,都是銀的化合物——氯化銀或溴化銀。這些銀化合物對光很放感。一受光照,它們馬上分解了。光線強的地方分解得多,光線弱的地力分解很少。不過,這時的“像”還只是隱約可見,必須經過顯形,才使它明朗化并穩定下來。顯影后,再經過定影,去掉底片上未感光的多余的氯化銀或溴化銀。底片上的像,與實景相反,叫做負片—光線強的地方,氯化銀或溴化銀分解得多,黑色深 (底片上黑色的東西就是極細的金屬銀),而光線弱的地方反而顯得白一些。在印照片時,像片的黑白與負片相反,于是便與實景的色調一致了?,F代攝影技術已能在微弱的火柴的光下、在幾十分之一到幾百分之一秒中拍出非常清晰的照片。如今,全世界每年用于電影與攝影事業的銀,已達150噸。
五.足銀應用
在所有金屬中,銀對自然光線的反射性能最好,因此,銀在制鏡工業上占有很重要的位置。

另外,銀離子能殺菌。我國內蒙古一帶的牧民常用銀碗盛馬奶,可以長期放置而不會變酸。
銀的最重要的化合物是硝酸銀。在醫療上,常用硝酸銀的水溶液作眼藥水,因為銀離子能強烈地殺死病菌。
氧化銀極易溶解在氨水中,溶液久置后,有時會析出有強烈爆炸性的黑色晶體。氧化銀在玻璃工業中用作著色劑。
溴化銀的感光作用,用來制造照相底片的感光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