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7年鉛價
正當我國蓄電池產業加快發展步伐之時,2007年鉛價一路狂漲。 推動鉛價上漲的主要原因是供給下降。2007年,國際市場鉛產量下降,同年上半年我國的鉛產量也僅同比增長3.48%%,而8月份鉛產量為19.52萬噸,同比下降1.5%%。
鉛短缺直接導致鉛價快速上漲,并很快影響到產業鏈下游——蓄電池行業。2007年8月,ST渝萬里發布停產公告稱,由于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,公司流動資金嚴重短缺、原材料組織困難,致使開工嚴重不足等問題,導致企業停產。
鉛價還在繼續攀升,并在去年10月中旬再次創下新高:倫敦期鉛創下近3850美元的歷史高點,上?,F貨1號鉛價格則在26500元/噸的高位,較8月底的23237元/噸再次上漲14%。
時間進入2007年12月,一切都像是在做夢。短短兩個星期,國際市場LME鉛價下跌超過600美元/噸,下跌幅度超過20%%。國內鉛價也緊隨其后,從12月初的22000元/噸,到12月14日已跌至19100元/噸,兩周下跌近3000元/噸,跌幅超過13%%。此次鉛價的快速“瀉洪”,令國內蓄電池企業猝不及防。
據了解,2007年鉛價等國鉛庫存不斷上升,需求趨緩,加之受2008年澳大利亞Magellan礦山將重啟消息的鼓舞,導致鉛價急速下滑,加之高價鉛對于下游消費的抑制也使國內需求減弱,在國際鉛價大跌之際,國內鉛價不可避免地搭上這趟“過山車”,而上下游產業的聯動效應,也迫使國內蓄電池企業被拉上同一趟車,共同經歷從高峰到谷底的急速下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