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國白銀網10月14日訊】
摘要
·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(IMF)預測由于新冠引起的隔離措施將持續至2021年,地區性傳播情況將于2022年底在各地改善。
· 2021年底,發達經濟體的國債占GDP的比例將達到125%,而新興市場國家的國債占GDP的比例將達到65%左右。
10月12日,國際貨幣基金組織(IMF)對今年全球經濟的看法略有好轉,但警告稱復蘇緩慢,面臨諸多不均衡和不確定。
全球經濟目前預計在2020年收縮4.4%——高于6月份預測的-4.9%(由于IMF采用的新方法,該預測被修正為-5.2%)。IMF的預測假設,由于新冠引起的隔離措施將持續至2021年,地區性傳播情況將于2022年底在各地改善。
IMF首席經濟學家Gita Gopinath(吉塔?戈皮納斯)在最新一期《世界經濟展望》中表示:“相較于我們6月份的預測,我們預計2020年將出現一場程度稍低但仍很嚴重的衰退?!?/p>
她補充稱,這一修正是由于發達經濟體及中國在今年第二季度超出預期的增長,以及第三季度出現的更快復蘇跡象。
然而,《世界經濟展望》中警告稱,新冠疫情還遠未結束。
IMF預測未來“進展有限”,并將明年GDP增長預測從6月份估計的5.4%下調至5.2%。
Gopinath表示:“盡管全球經濟正在復蘇,但漲勢可能將是漫長的、不均衡的和不確定的?!彼a充稱,“一些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前景已明顯惡化?!?/p>
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今年預計收縮3.3%,但像印度等地的GDP降幅預計超過10%。
同時,美國經濟今年預計下降4.3%,但英國、法國、意大利和西班牙的經濟收縮幅度在10%左右。
IMF在其最新的經濟分析中稱,經濟復蘇“在疫情繼續蔓延的情況下并不能保證”。
IMF稱,“在一些新冠疫情控制較好的開放地區,因感染人數再度上升而被隔離,并逐步實施有針對性的關閉措施,全球經濟難以恢復疫情前水平。
例如許多歐洲國家的情況就是如此,這些國家在初夏放松了封鎖和限制,但隨著9月份感染人數急劇上升,它們又重新采取收緊政策。
IMF建議各國政府保持一定程度的寬松政策,以防止收入分配差距擴大,盡管公共債務水平正不斷上升。
2021年底,發達經濟體的國債占GDP的比例將達到125%,而新興市場國家的國債占GDP的比例將達到65%左右。
不過,IMF目前并不特別擔心債務飆升,因為低利率以及2021年的經濟反彈應有助于償還部分新債務。
IMF建議:“為了確保中期債務仍處于可持續發展的軌道上,各國政府可能需要提高稅收的累進性,并確保企業繳納公平份額的稅收,同時杜絕浪費支出?!?/p>
此外,IMF提到,地緣政治緊張局勢、貿易摩擦、自然災害、融資條件變化和疫情進一步爆發仍是其預測的下行風險。( by Silvia Amaro)
?。ㄖ袊足y網編譯)